• 公告通知

安徽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安徽省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

【文章1来源:】 【发布人:admin】 【发布时间:2015-05-11】 【点击量:

皖教秘职成〔2014〕40号

 

各市、省直管县教育局,各省属中职学校、有关高职院校: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意见》(教职成〔2012〕5号),加快推进我省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根据《安徽省教育信息化中长期发展规划(2013—2020年)》(皖政〔2014〕25号)和我省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总体要求,制定了《安徽省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见附件),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附件:安徽省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

 

 

安徽省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

 

    为贯彻国家和安徽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意见》(教职成〔2012〕5号)和省政府印发的《安徽省教育信息化中长期发展规划(2013—2020年)》(皖政〔2014〕25号)总体要求,切实推进职业教育广泛、深入和有效应用信息技术,全面提升我省职业教育信息技术支撑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能力,以先进教育技术改造传统教育教学,以信息化促进我省职业教育现代化,特制订安徽省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

    一、基本思路

    坚持育人为本,应用驱动,统筹兼顾,分类推进,深度融合,突出特色,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坚持职业教育信息化为职业教育发展服务的宗旨,以加快转变职业教育发展方式为导向,以提高职业教育质量为目的,以促进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和师生成长为着力点,促进信息技术与职业教育深度融合,全面提升职业教育信息化科学发展水平,为实现全省职业教育跨越式发展、加快实现职业教育现代化服务。

    职业教育信息化坚持应用驱动的推进思路。以优质教育资源的开发应用、信息化学习环境建设和管理现代化为基础,以学习方式方法和教育教学模式创新为核心,以机制创新和队伍建设为保障,重点解决常规教学手段、技术、设施设备难以实现的实习实训问题,重点满足需求紧迫、覆盖面较大的模拟仿真实训资源开发,重点抓好对接主导产业的重点专业信息化建设,重点加强农村和边远地区、薄弱职业院校的信息化基础,充分发挥职业教育信息化对职业教育支撑与引领作用。

    二、总体目标

    围绕建网、建库、建队伍、建机制,以“三通两平台”(宽带网络校校通、数字资源班班通、学习空间人人通和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为抓手,完成国家《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和《安徽省教育信息化中长期发展规划》所提出的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主要目标与任务,形成与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目标相适应的安徽省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体系。职业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更加优化,职业教育信息化管理系统更加完善、教学资源更加丰富,职业教育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显著提升,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机制更加健全,政府部门、专业机构和职业院校的职责更加明晰,职业教育信息化评价标准更加科学,经费投入渠道更加广泛。建成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和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的信息化学习环境,建成与国家高度对接并与职业院校密切融合的职业教育管理服务平台和职业教育资源服务平台,职业教育信息化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和高效的业务管理机制基本形成。

    三、主要任务

    按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整合资源,共建共享;校企合作,多元参与;重点突破,示范引领;强化应用,突出特色”的策略,加快推进职业院校数字化校园建设,全面推进信息技术在职业教育教学、实训、科研、管理、服务等方面的广泛应用,推动优质职业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共享;以信息化改造传统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促进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对接,支撑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

    (一)加快建设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环境

    加强职业院校数字化校园建设,全面提升职业院校信息化水平。制定安徽省职业院校数字化校园建设标准,采取“政府引导、标准引领、项目示范、分步实施”的方式,推进全省职业院校数字化校园建设。建立基础数据中心,实现数据融合,包括身份标识数据、应用数据、感知信息,以及数据存储、中间件以及支撑软件的融合。建成面向教学、实训、科研、管理、服务的应用系统,达到各应用系统的服务融合,实现学校工作、学习、生活智慧化。基于数字化校园,创新开展平安校园、节能校园、生态校园、和谐校园建设。鼓励和支持职业院校使用信息化手段与行业、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与交流。积极探索基于云计算、物联网、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为代表的新一轮信息技术有效整合于教学的应用,新一代互联网教育应用形成常态。到2015年,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全部建成数字化校园;到2018年,省级示范职业院校全部建成数字化校园;到2020年,全省职业院校建成数字化校园。

    以加强职业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口,大幅提升职业院校信息技术装备水平。一是加大学生和教师用机配备力度,职业院校按照生机比不低于5:1、师机比不低于1:1的标准配备计算机;二是加快推进职业院校校园网络设施建设、升级改造和宽带网络接入;三是加强电子阅览室、多媒体教室、网络计算机房、数字媒体制作室、数字化技能教室等其它教育信息化硬件资源的建设。建设过程贯彻面向应用、注重实效的方针,坚持应用与建设同步,在满足学校应用系统性能需求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原有IT设备的资源利用,在建设上采取总体设计、分步实施的方法,在统一设计的前提下,逐步完成系统建设。

    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内容主要包括:网络主干线路建设、楼宇综合布线、网络接入设备建设、中心网络机房建设、网络安全(运维)建设、无线网络建设等。统筹建设覆盖全省职业院校的职业教育宽带网络,实现高速、稳定、安全的互联互通,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争取到2015年,我省职业院校宽带接入100%,省级示范以上职业院校建设学校门户网站,学校宽带接入不低于200兆。

    以安徽省职业教育资源服务平台建设为依托,以拓展网络资源为建设重点,以数字教学资源共建共享为目标,全面推动优质资源“班班通”建设;积极推进数字技能教室和虚拟仿真实训室建设,基本形成校企信息互动、理实一体、学做合一、仿真与实操结合的信息化环境,对基础较薄弱边远地区、农村职教中心,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远程技能教室建设。采取政府政策引导、学校自主建设或校企共建共享等形式,加强职业教育信息化终端建设,逐步建设并普及现代教师信息化办公、学习交流终端、学生信息化学习终端,实现处处能工作、随时可学习的目标。

制定和完善职业教育数字校园建设标准、数字化课件资源开发标准、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等职业教育信息化标准。

【阶段目标】

到2015年,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全部建成数字化校园;职业院校宽带接入100%,省级示范以上职业院校建设学校门户网站,学校宽带接入不低于200兆;职业院校计算机配备,生机比达5:1,师机比达2:1。

到2018年,省级示范职业院校全部建成数字化校园;“班班通”硬件建设完成。

到2020年,全省职业院校建成数字化校园;职业院校建有数字技能实训室和虚拟仿真实训室。

    (二)建成职业教育管理服务平台和资源服务平台

    在安徽教育云平台的框架内,建设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安徽省职业教育管理服务平台和安徽省职业教育资源服务平台。

    依托安徽教育云服务平台,建设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安徽省职业教育管理服务平台。安徽省职业教育管理服务平台主要包括:综合业务办公系统、学生管理系统、教师管理系统、学校资产及办学条件管理系统、就业与招生系统、人才预测与专业建设系统、职业教育决策系统等,形成比较完善的电子政务体系,全面提高职业教育管理水平和公共服务能力。依据国家教育信息化管理相关标准,一是加快职业教育基础数据库建设,重点采集实习实训、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集团办学和学生资助等关键信息,逐步建立人才预测、就业预警和人才培养管理信息系统;二是各地各职业院校加强管理服务平台建设与应用,做好信息采集、统计工作,做到完整、准确、及时、高效,充分发挥管理服务平台在日常管理和重点工作推进中的作用,实现学生、教师、经费、基建、装备等信息入库,加强教学质量监控,推动校务公开,优化学校服务与管理流程,提升学校管理效率与决策水平。力争到2015年,建成安徽省职业教育管理服务平台,省、市、县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职业院校根据管理权限分配,共同管理学生学籍异动、专业异动和身份信息修改等工作,实现“全省联网,一人一号”。

    依托安徽教育云服务平台,建设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安徽省职业教育资源服务平台。安徽省职业教育资源服务平台主要包括:资源制作平台、资源管理平台、资源利用平台和资源交流平台等四大系列,并提供多系统耦合平台在网络环境中将各个平台耦合起来,共享数据,形成一个基于云计算技术标准的数据互通的教育资源库软件环境,通过教育资源门户对用户服务。该框架具有共享性、开放性、服务性和流程化的特色,用以实现资源共享服务、知识积累服务、学习模式服务、数据管理服务等。安徽省教育资源服务平台向上与国家平台有机对接,向下与职业院校平台互动融合。在安徽省职业教育资源服务平台整体框架下,建成一批开发基地,协作开发省级教学资源,并建成省级职业教育教学资源库。

【阶段目标】

到2015年,建成安徽省职业教育管理服务平台和安徽省职业教育资源服务平台;完成基础信息的采集和整理工作。

到2018年,安徽省职业教育管理服务平台五级(国家、省、市、

县、院校)得到充分应用;安徽省职业教育资源服务平台在校级之间得到充分应用。

    (三)创建职业院校教师和学生网络学习空间

    以提升职业院校教师职业实践能力和职业院校学生专业技能为目标,以对接企业、岗位新技术、新规范、新标准、新设备、新工艺以及专业核心技能为重点,按照“教师率先使用、发达地区率先示范”的原则,依托“安徽省职业教育资源服务平台”,拓展建设网络学习空间服务平台,建设可学习、可交流、可上传、可下载、可交互、可跟踪、可评价、可统计,方便、友好、多通道的教师和学生的学习空间,全面实施职业院校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通过网络学习空间加强教师、学生、家庭之间的沟通和互动,职业院校教师之间开展网络学习、网络教研、网络观摩活动。2014年职业教育教师50%开通网络学习空间,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学生网络学习空间先行试点,到2015年职业院校教师90%以上开通网络学习空间,职业院校90%以上学生拥有自己的网络学习空间;到2018年全省职业教育基本实现人人有网络学习空间;到2020年,网络学习空间应用于教育教学的各个领域。

【阶段目标】

到2015年,职业院校教师90%以上开通网络学习空间,职业院校90%以上学生拥有自己的网络学习空间。

到2018年全省职业教育基本实现人人有网络学习空间。

到2020年,网络学习空间应用于教育教学的各个领域。

    (四)推进职业教育优质数字资源共建共享

    基于安徽省教育云,按照云计算标准,从职教发展需求出发,建立安徽省职业教育信息资源库。一是整合已有职业教育优质数字资源;二是依托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基本建成40个数字资源开发基地,成立重点专业建设协作组和特色项目建设协作组,组织建设对接我省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满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素养教学需求,覆盖面大、覆盖能力强、应用比较广泛、操作相对简单、制作工具常见、安装调整容易、适宜网络运行,以助教为主体,相对完整、相对独立的基础性资源库;三是建立资源认证体系,根据资源建设标准,与企业合作,初步建成满足全省职业院校基本需求的互动教学软件、仿真实训教学软件、智能型软件制作模板、由先进软件工具制作的典型教学软件等,建设对接职业(岗位)活动、突出专业技能、突出核心岗位能力、制作工具相对先进,具有引导性、示范性,可以同时满足助教、助学功能,交互性高,相对独立、完整的引导性数字资源库;四是立足人才培养需要,加快校级教学资源建设,大力推进各职业院校自主开发虚拟仿真实训平台、网络课程、工作过程模拟软件、通用主题素材库、名师视频公开课、资源共享课、微课程等多种形式的数字化资源,并择优遴选和汇聚各校资源到安徽省职业教育信息资源库。到2020年,职业院校教学资源库班级应用覆盖率达100%,省级示范以上职业院校至少1个专业拥有虚拟仿真实训软件,网络教学资源总量不少于1T,教学资源年更新率不小于10%,校际共享率不低于40%。

    制定职业教育数字资源建设规划,建设优质职业教育数字资源开发基地,建立“企业竞争提供、政府评估准入、学校自主选择”的资源建设机制,建立以政府购买公益性服务为主导、市场提供个性化服务为补充的服务模式,形成免费使用和有偿使用相结合的资源共享机制。

【阶段目标】

到2015年,完成已有职业教育资源整合;组建优质资源开发基地,成立重点专业建设协作组和特色项目建设协作组;建立优质资源统建与共享机制。

到2018年,初步建成基础性资源库和引导性资源库,完成校级优质资源汇聚;完善优质资源共建共享机制。

到2020年,优质职业教育数字资源应用于教育教学的各个领域。

    (五)全面提升信息化应用与服务能力

    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水平。建立省、市、职业院校三级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培训体系,广泛开展职业院校教师职前、职中相衔接的应用信息技术能力培训,采取多种方法和多种手段,帮助教师有效利用信息技术、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进一步完善信息化教学大赛制度,省、市每年定期举办教师信息化教学大赛,提高教师参与面,实现竞赛成果开放、共享。

    建设专业化技术支撑队伍。重视信息化专门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建立和完善信息化人才考评和激励机制,持续开展教育信息化专业人员能力培训,培养一批具有较强能力的信息化人才,形成结构合理的专业队伍。

    提升教育信息化领导力。加强培训,更新观念,开展管理人员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和教育信息化领导力培训,增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专业机构和职业院校管理者的信息化意识,提升其信息化规划能力、管理能力和执行能力。建立健全信息化管理工作的业务规范和考评机制,将职业教育管理部门和学校的信息化建设效果、信息化发展水平作为评估管理者的信息化领导力的重要依据,将信息化领导力列入所有教育管理者的考核内容。

    指导职业院校加强计算机应用基础等公共必修课教学,积极开设相关选修课,多渠道提高职业院校各专业学生的通用信息技术职业能力、数字化学习能力和综合信息素养。定期举办全省职业院校学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竞赛,引导信息技术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加强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过程、方法和质量评价的深度融合,运用信息技术促进学校与企业、专业与岗位、课程标准与职业资格标准、学习过程与生产过程的深度对接。完善人才需求、就业预警、专业调整等方面的信息分析和服务,积极探索信息化环境下产教结合、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新模式。

    创新信息化环境下职业院校德育工作。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丰富德育内容、创新德育方法、拓宽德育途径。融合网络、电话、无线通信,加强家校互动、师生互动,建立学校、家庭、社区全时空的网络育人环境。重视对学生应用网络资源的引导,大力开展网络道德教育、网络法制教育与网络安全教育,增强学生对网络不良信息的辨别能力和抵制能力,打造有职业教育特色的绿色、文明、和谐校园网络文化。

【阶段目标】

到2015年,加强教育信息技术学科带头人培养,把教师教育技术能力作为教师资格认证、考核、评优、晋升职务职称的条件之一。在职业院校按一定比例配备教育信息化技术人员。

到2020年,依托职业教育云,建立并完善“校企合作”平台,建立校企课程共建、资源共享、就业与招生等系统;创新信息化环境下职业院校德育工作;开展信息技术应用评先评优活动,建立信息技术应用激励机制。

    四、实施步骤

    (一)启动布置阶段。制定出台实施方案,组建领导机构,部署实施工作。(2014年5月底前)

    (二)应用建设阶段。建设与应用并行,建设安徽省职业教育管理服务平台和安徽省职业教育资源服务平台。依托“安徽省职业教育资源服务平台”,拓展建设网络学习空间服务平台,初步建立共建共享型数字资源建设机制并积极建设数字资源,加快职业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和中等职业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加强职业教育信息化管理和提高职业教育资源共享。(2015年12月前)

1.2014年7月-2015年12月,完善职业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加快安徽省职业教育信息网、校园网和“班班通”建设,配置满足信息化教学、教育管理的基础设备。

2. 2014年7月-2015年12月,国示范院校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提升职业院校信息化应用水平。

3.2014年7月-2015年12月,构建安徽省职业教育资源建设体系,完成安徽省职业教育信息资源库建设,建立整合本地职业教育资源发展的平台和机制,促进资源建设的科学发展。

4.2014年7月-2015年12月,建立我省职业教育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师资培训体系,全面开展新一轮以提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为主要目标的教师全员培训,提高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

5.2014年7月-2015年12月,加强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管理和指导,大力提高课堂教学信息技术应用的覆盖率,全面提高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质量。

6.2014年7月-2015年12月,建成安徽省职业教育管理服务平台,实现安徽省职业教育政务信息化。

7.2014年7月-2015年12月,依托安徽省职业教育云平台,构建安徽省职业教育网络学习空间,提升职业院校教师职业实践能力和职业院校学生专业技能。

    (三)应用推广阶段。在全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职业院校推广管理服务平台、资源服务平台、网络学习空间、数字化校园在中等职业教育、教学、管理方面的应用,促进管理方式、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实现职业教育管理智能化、办公自动化、资源数字化(共享化)、学习网络化,进一步完善并实时更新各平台及职业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2018年12月前)

1.2016年1月-2018年12月,省示范院校推广数字化校园建设,提升省示范院校信息化应用水平。

2.2016年1月-2018年12月,在省示范以上职业院校推进数字技能实训室和虚拟仿真实训室建设,提高职业院校实践教学能力。

3.2016年1月-2018年12月,推广安徽省优质职业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丰富数字化教学资源。

4.2016年1月-2018年12月,推广管理服务平台、资源服务平台及网络学习空间在职业院校及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应用。

    (四)应用普及提高阶段。总结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取得的成果和经验,分析存在的不足并不断完善。全面普及教育信息化在全省职业院校、教育机构及社会的应用。全面完成我省职业教育信息化环境建设,有效提高我省职业教育实践教学信息化水平,基本建成人人可享有优质职业教育资源的全省信息化学习环境,提高职业教育决策和服务社会水平,职业院校信息化应用广泛普及,有力支撑我省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2020年12月前)

1.2019年1月-2020年12月,在全省职业院校普及数字化校园应用与建设,全面提升职业院校信息化应用水平。

2.2019年1月-2020年12月,在全省职业院校普及数字技能实训室及虚拟仿真实训室应用与建设,全面提升职业教育实践教学能力。

3.2019年1月-2020年12月,在校企对接、职业教育决策、职业教育服务社会方面普及应用信息化,支撑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

    五、组织实施

    1.省教育厅负责统筹规划、组织协调和宏观指导全省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对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目标和内容进行整体规划,制订全省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标准和管理规范,通过加大投入和购买公共服务的方式,组织实施省级职业教育信息化共建项目;指导各市教育行政部门和职业院校制定职业教育信息化优先发展的配套政策和措施,协调职业院校网络接入等方面的资费优惠政策,指导、检查地方和学校职业教育信息化规划的实施。

在省教育厅教育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的指导下,完善职业教育信息化专家库建设,成立安徽省职业教育信息化专家委员会,负责各项技术方案及相应技术规范的制定,参与对全省职业教育信息化工作的业务指导,参与职业教育信息化重大工程项目的论证,开展或受委托开展对社会组织的教育信息化服务活动进行资格认证、质量评定和绩效评估,为安徽省职业教育信息化工作提供智力支持。

    2.落实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资金,加大投入,是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的重要保证。坚持政府投入为主,省、市、县(区)要把职业教育信息化所需资金列入财政预算,并逐年有所增加。鼓励创建多元化资金来源渠道和机制,探索引进市场运行机制,广泛动员和争取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职业院校要把实施职业教育信息化作为职业教育投入的重点之一,优先考虑。

    3.市、县(区)教育行政部门和职业院校是职业教育信息化的实施主体。市、县(区)教育行政部门要依据统一标准规范及要求,负责本地区职业院校的基础设施建设、个性化资源建设以及安徽省职业教育管理服务平台和资源服务平台的运用,要以省级实施方案为依据,制定分步实施计划并组织实施,指导所属职业院校信息化建设和管理工作。把职业教育信息化工作纳入到本地教育事业发展的整体规划和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中,并列入全局工作目标考核、教育督导和学校办学评估指标体系内容。

市、县(区)教育行政部门要建立工作机制,统筹职成、电教信息、职教教研及职业院校等各方面资源,形成合力,共同推进本地区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建设好本地职业教育门户网站。支持学校与专业机构、企业等开展信息化应用项目合作,鼓励行业、企业及其他社会组织向职业院校捐助符合标准的优质信息化软件、资源、设备以及相关产品和服务。鼓励企业以多种方式参与和支持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

    4.职业院校成立由院校长为组长的信息化建设领导机构,设立数字校园管理中心或教育技术中心、网络中心等专业部门,各省、市级重点建设专业、特色专业等均制定信息化教学推进实施方案,以标准化数字校园和师生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与应用为突破口,积极推进本校的信息化建设,不断提高信息化工作水平。

职业院校要建立信息主管制度。每所学校确定一名行政领导主管数字校园建设与应用,至少培养一名副高级信息技术专业教师和一名校园网网络主管。

    5.制定全省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督导评估方案,建立科学的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评价体系。把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应用作为衡量职业教育创新发展水平的重要内容,作为学校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的重要标志。加强对职业院校数字化校园和教学信息化建设的考核评估,并作为学校建设项目立项、经费拨款、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把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作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年度考核的重要指标之一,并纳入市、县(区)人民政府教育评估督导内容。